从济大化学专业的课堂到青岛新核芯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一线,2022级化学专业校友战珺用扎实的专业积累和踏实的前行态度,完成了从学生到研发工程师的平稳转型。回望求学时光的沉淀与职场初期的探索,她有不少发自内心的感悟,也愿意把这些实用经验分享给正在校园里摸索的学弟学妹们。
回望大学时光,战珺心中最大的遗憾,是当初没能打开眼界,未能把时间真正用在“刀刃”上。如果有机会重回校园,她会首先坚持每天锻炼——无论是跑步、跳绳还是八段锦,都要持之以恒。在她看来,灵活的身体和敏锐的头脑缺一不可,健康是一切的基础。其次,她会更积极地参与各类校内外活动,主动结识不同领域的人。她认为,认识新朋友就会邂逅新故事、拥抱新生活,能体验到不一样的人生乐趣。即便在使用手机时,她也会追求“有意义”:多关注时政新闻,了解社会发展趋势,培养自身大局观;通过分析国家政策,不断提升自己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。
从济大毕业生转型为企业研发工程师,战珺认为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三点。其一,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。“技多不压身”,学习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与社会价值,职场中绝无“躺平”的空间。其二,始终抱有求学之心与感恩之心。工作不同于校园,没有老师的步步指导,必须主动向前辈请教,唯有以“求”的态度才能真正“学”有所得;同时也要铭记每一位帮助或点拨过自己的人,常怀感恩。其三,保持乐观心态,与人为善。广结益友既能丰富自身阅历,也能为未来的发展点亮更多可能。
面对当下大学生普遍面临的“内卷”与选择焦虑,战珺给出了务实的建议。她认为,不必盲目追逐“热门”领域,也不必陷入过度比较的内耗。认清自己的兴趣与优势,选择能让自己持续投入的方向,才是更明智的选择。职业发展不是短跑,而是一场马拉松,“内卷”往往源于盲目跟风,而真正踏实成长的人,往往是在自己认定的路上坚持深耕。面对选择时,可尝试“小步快跑”的策略:多实习、多交流,在实践中验证方向是否适合自己。她想告诉学弟学妹,世上没有完美的选择,但每一步踏实的努力,都会让你更接近属于自己的最优答案。
战珺的分享源于真实的求学感悟与职场实践,既有对过往的复盘,也有对后辈的期许。愿这份真诚的经验传递,能帮助正在探索前行的学弟学妹们明晰方向、坚定步伐,在人生的赛道上深耕笃行,逐光而上,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。